| 
 | 
 
 4.[礁吧哖]的[礁]和[噍]字 台語的探討 
 
[礁吧哖]是台南市玉井區清朝時的名字.取音自當地平埔族[西拉雅族]語[Tapani]. 
1915年爆發了反日的[礁吧哖事件]後,於1920年取日本話發音相近的[玉井(Tama-i)]二字取代[Tapa-ni]而改名至今. 
      
[礁吧哖]當地原始的[西拉雅語]發音是[Tapani].漢人移民進來後 以閩 
   南語發音相近的[礁吧哖dabani]三字來命名. 
     [礁]字台語唸[ㄉㄚ(da)] [礁石]的意思. 
   當時在閩南人的地名裡用得頗多...台灣宜蘭有[礁溪].廈門鼓浪嶼有[鹿礁]. 
   澎湖有[磺礁][牛心礁]等地名. 
     [吧]字台語唸[ㄅㄚ(ba)] 是助詞 沒有意義的字,取其音. 
     [哖]字台語唸[ㄋ一(ni)] 也是沒有意義的字,取其音. 
     今天在台南市玉井區 為了紀念[礁吧哖事件]先烈抗日的事跡,立了碑並且 
   建了一座[噍吧哖公園].但是把[石部]的[礁吧哖]的[礁]字 錯寫成了[口部] 
   的[噍]字.這是一個錯誤. 
     清朝當年[礁吧哖]命名時 雖是取其音 文字並沒有什麼意義.但用的確實 
   是[礁]字.這從當地存留的清朝文件.契約書.中可以找到證據.今天當地政府 
   採用的[噍]字是個錯誤. 
     [噍]字,國語音[ㄐ一ㄠ四聲(音同叫)] 義同[嚼].[吃]的意思. 
 
     清代陳昌治刻本『說文解字』...  
    噍。齧也。从口焦聲。嚼,噍或从爵。才肖切。又,才爵切. 
    《集韻》疾雀切,音皭。本作嚼。詳嚼字註。 
       
     清代段玉裁『說文解字注』... 
   噍或从爵。古焦爵同部同音。唐韵乃分噍切才,嚼切才爵矣。今北音去聲。南音入聲。 
     
 很明顯 [噍]字台語不唸[ㄉㄚ(da)]的音.  
     [爵]字台語唸[ㄐㄧㄚㄜ(jiaㄜ]的音. 
     40年前 先祖父陳挫先生(台北總督府國語學校畢業 曾任小學校長) 
   就曾告訴我:[台語的[吃ㄐㄧㄚ*]就是[嚼]字]. 
   今天我們幾乎可以確認台語的[jia*(吃)]字 漢字就是[嚼或噍]. 
      
至於[礁溪]的[礁]這個字 
   要非[礁溪]這個地名還存在 恐怕早已沒人會唸了..... 
 
 
 |   
 
 
 
 |